除了經常運動的人會因打球時彈跳動作落地不慎腳踝扭傷之外,一般人生活中上下樓梯或是走路 (尤其是穿著高跟鞋的女性)也會因為踩踏不慎造成腳踝扭傷(俗稱的翻腳刀,年輕人又叫翻船)。

發生這種狀況時,常見的錯誤處置就是自以為腳踝脫臼,又跑去給國術館處理,試圖「喬」回來!結果只會越喬越腫!

事實上,腳踝扭傷時通常是傷在外側,腳踝外觀上看起來會腫脹甚而有瘀青的現象。這是因為腳踝外側的三條韌帶 – 前距腓骨韌帶、跟腓骨韌帶、後距腓骨韌帶已經有了撕裂傷,甚至斷裂,內部開始出血造成血腫。通常是前距腓骨韌帶、跟腓骨韌帶這兩條韌帶的傷勢會較為嚴重。

因為原本負責固定關節的韌帶撕裂傷,關節會有鬆動的感覺,才會容易誤以為是脫臼。

鄭本岡表示其實只要依照外科傷害處理的PRICE原則處理,就能確保日後不致有其他後遺症。

”P”rotection-保護腳踝,受傷當場立即停止動作,並保護腳踝不再受傷害;

”R”est-休息,讓受傷的腳踝休息;

”I”ce-冰敷,以冰敷來幫助腫脹部位消腫;

”C”ompression-壓迫,適度的包紮來避免腳踝繼續腫脹,也能提供腳踝穩定保護的作用;

”E”levation-抬高,把腳踝抬高至比心臟高的高度,可減少血液流向腳踝,避免持續腫脹。

當然,若是嚴重扭傷,建議還是要到骨科確認是否有骨折,排除骨折之後。可以依照韌帶撕裂傷嚴重程度,用活動式石膏、彈性繃帶或是現在很流行的肌貼固定腳踝(圖三)。

重點中的重點就是—「不要再用傷腳走路」,一定要聽醫師囑咐用拐杖走路!因為受傷的韌帶會長出結締組織,自我修復。這個過程大概是三到四週。即使你去推拿,敷中藥,而且在這段期間還是用傷腳去走路,你也是一個月後慢慢恢復,能夠走路,甚而跑步。

但若持續用傷腳走路,韌帶在經常一閉一合的情況下重新生長,長出來的韌帶會是鬆弛的,穩定關節的力量不足,日後就很容易再次扭傷。

有習慣性腳踝扭傷的人去回想受傷的過程,通常第一次是最痛的,但因為復原的過程還是用傷腳走路,韌帶變鬆了,很容易又再次扭傷,但再次扭傷就似乎像第一次那麼痛了,到第三次扭到,韌帶已經變得很鬆沒有支撐功能,扭到時也不是那麼痛了。

但是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,腳踝的運動表現已經大不如前,跑步時會很容易再次扭傷,走在不平的沙地、石子路時也會不自覺的擔心腳扭傷,而變得小心翼翼。若是運動員到了這種地步,運動表現一定是大不如前!

若想要恢復原先的運動表現,只能做韌帶重建手術!通常是切一段腓長肌來做韌帶重建,或是以Shrink收縮手術來縮短韌帶。

總之,這種幾乎人人都有機會遇到的腳踝扭傷運動傷害,除了依照PRICE原則處理鄭本岡之外,最重要就是不要去推拿!一定要用拐杖走路!才能讓韌帶自然順利重新生長出原本長度的韌帶,再經過復健後一定會恢復原來的功能!

文/鄭本岡醫師

文章來自

彈跳翻船、踩高跟鞋拐到,別急著找國術館「喬」!骨科醫師提供緊急處理5字訣

(優活健康網新聞部/綜合報導)一位24歲年輕男性剛畢業準備成為職場新鮮人,職前體檢時,胸部X光發現兩側肺部有多個不明腫塊,到胸腔外科求診。胸腔鏡手術切片後,病理診斷發現為罕見的肺泡狀軟組織肉瘤轉移,於是儘速後續治療。

肺泡狀軟組織肉瘤 高惡性度、可能轉移

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主任黃賢能說明,肺泡狀軟組織肉瘤是一種罕見惡性軟組織肉瘤,好發於15至35歲年輕人。腫瘤位置通常在大腿深處或是軀幹部位,大多數的病人均不會有疼痛現象,通常是腫瘤漸漸長大後,才會在患部出現腫脹感,或是摸到明顯腫塊,此時才會前往就醫而發現病灶。

此肉瘤最大的特色是局部的腫瘤長得相當的慢,常常在罹病之後的好幾個月或是好幾年才被發現。雖然在局部長得慢,但是肺泡狀軟組織肉瘤為高惡性度的腫瘤,也是具有遠處轉移能力的腫瘤。約6成的病患在診斷時已經發生肺部轉移,對預後產生相當大的影響。

好發15至35歲 建議定期健檢

肺泡狀軟組織肉瘤治療方式為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,不過此腫瘤對於化學治療常常反應不佳。近年來有醫師開始嘗試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肺泡狀軟組織肉瘤,但其療效仍待長期追縱證明。

黃賢能主任呼籲,健康檢查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即使是年輕人,適當時機如準備進入職場前或是婚前,也應該進行健康檢查。建議未滿30歲的民眾,若想做健康檢查,可以每3年檢查1次即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yshadhkvy 的頭像
    tyshadhkvy

    tyshadhkvy的部落格

    tyshadhk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